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唐时期历史背景诗歌鉴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唐时期历史背景诗歌鉴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杜甫对唐朝的繁荣的诗赏析?
  2. 唐朝山水田园诗歌的产生及内容和艺术特色?

杜甫对唐朝的繁荣的诗赏析?

杜甫《泊岳阳城下》欣赏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隋唐时期历史背景诗歌鉴赏-隋唐的背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隋唐时期历史背景诗歌鉴赏-隋唐的背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年,作者于此大约两年左右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隋唐时期历史背景诗歌鉴赏-隋唐的背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

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读此句,令人心动怦然……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

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二载(753、754年)间,客居京师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说,当依梁氏编次。师氏谓此诗乃讥窦怀贞。黄鹤云:怀贞亡于***元年,公时才两岁,于年用不合。

作品赏析

此诗见缲丝而托兴,正意在篇末。此章两段,各八句。上段,有踵事增华之意。欲成罗锦,用尺量丝,故须长;所织花草,色兼红碧,故不须白。熨贴裁缝,制为舞衣也。象床,指机床。玉手,指织女。乱殷红,谓经纬错综。动凝碧,谓光彩闪铄。

下段,有厌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鹂应歌声,落絮游丝乘风日而缀衣前,比人情趋附者多。一经尘汗污颜,弃置何所,见繁华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鉴于此,不轻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诚恐一旦弃捐,等于敝衣耳。玩末二语,公之不屑随时俯仰可知。

仇兆鳌按:诗咏白丝,即墨子悲素丝意也。已悲素质随时染,当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渐,及其见置时,欲保素质得乎?唯士守贞白,则不随人荣辱矣。此风人有取于素丝欤。

唐朝山水田园诗歌的产生及内容和艺术特色?

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派产生及其艺术特色。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感情丰富

3.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时期历史背景诗歌鉴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时期历史背景诗歌鉴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