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刘襄汉朝皇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刘襄汉朝皇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汉朝灭诸吕明明是齐王刘襄第一个起兵,为何最后立代王刘恒为帝?

汉朝灭诸吕明明是齐王刘襄第一个起兵,为何最后立代王刘恒为帝?

齐王刘襄是汉高祖的庶长子刘肥的儿子。在吕后去世后,刘襄首先起兵讨伐诸吕,他的弟弟刘章在长安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铲除诸吕,齐王一脉居功至伟。但是,为什么最后没有拥立他为皇帝呢?

历史刘襄汉朝皇帝-汉朝刘襄是谁的儿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刘襄的身份是个大问题。刘襄是汉高祖的孙子辈,而汉高祖的儿子辈当中还有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等人健在。从宗法的角度上来讲,刘恒、刘长等人的皇位继承顺序在刘襄前面。正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刘襄虽然有功,但毕竟是晚辈。

其次,当时的汉朝中央经历了诸吕之乱,对于外戚干政心有余悸。而巧合的是,齐王刘襄的母亲和舅舅也是和诸吕一样的强横人物。史书上以“恶戾”两个字来形容他的为人。所以,汉朝中央的诸位大臣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吕后专权,诸吕作乱的局面,就将刘襄舍弃了。

历史刘襄汉朝皇帝-汉朝刘襄是谁的儿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刘襄虽然立有大功。但是,从为人品德上比不上叔父刘恒。当时刘氏家族的宗长琅琊王刘泽还认为“代王的母亲薄氏,是忠厚的正人君子;而且代王是高帝的亲子,至今幸存,而且最为年长。他作为儿子继位则顺理成章,辅佐善良厚道的人继位则大臣放心。”从中也可以看出,代王母亲的仁德也为代王的登基加分不少。所以综合考虑之下,代王自然会胜过齐王了。

刘襄乃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长子,也是刘邦的长孙。在刘肥死后,刘襄继任齐王。吕后专权的时代,大封诸吕,将齐国所辖济南郡割给了吕后侄子吕台作为封地,又将琅琊郡割给了刘邦堂兄弟刘泽作为封地,因此刘襄也算是被吕氏家族打击削弱的受害者。

历史刘襄汉朝皇帝-汉朝刘襄是谁的儿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吕后死后,诸吕谋划叛乱自立。刘襄的亲弟弟朱虚侯刘章因为是吕禄的女婿,因此知道了诸吕的阴谋。便火速派人通知刘襄,让他起兵讨伐诸吕,争夺帝位。

刘襄为壮大自己的兵力,想先将原本属于齐国封地的琅琊国军队收编,于是派人告知琅琊王刘泽,说打算奉他为尊,请他前来商议起兵之事。刘泽信以为真,结果一到齐国即被刘襄扣留,刘襄顺利将琅琊国军队收编。

而刘泽为了脱身,也欺骗刘襄说愿意进京说服朝臣拥立刘襄为帝,刘襄也相信了刘泽,派人护送他进京,同时向京城正式进军。

吕产听闻刘襄起兵,于是派灌婴率军抵御。但灌婴心向刘汉,于是驻军荥阳,并与刘襄私下暗通,约定一同反吕。

这时在京城的刘章与周勃、陈平,经过一连串周密的策划与安排,顺利将吕氏一族铲除。紧接着诸大臣商议皇位继承人一事,本来都心向首先起兵反抗诸吕的刘襄,但曾被刘襄扣押的刘泽因为怀恨在心,提出刘襄的外戚家族太强势,如果刘襄称帝,以后恐重蹈吕氏专权的覆辙。大臣们都同意刘泽的说法,于是最终决定迎立根基薄弱的薄姬之子,代王刘恒(即汉文帝)为帝,并派人通知在进京路上的刘襄,让他罢兵。

刘襄见事已至此,只得罢兵回国,并于次年郁闷而亡。

诸吕平定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商讨天子人选时,刘襄是热门,先说下刘襄的身份。

刘襄是齐王刘肥的长子,而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但不是嫡出,是刘邦在老家沛县还没起兵时候与***曹氏的私生子,所以刘邦死后由刘盈继位,刘襄就是刘邦的长孙。

如果不出意外,无论刘襄带头反吕的功绩还是继承顺位的血统,皇位应他莫属,但事情就坏在起兵时挟持了琅琊王刘泽。

刘襄在起兵时设计挟持刘泽,夺取琅琊国的军队,刘泽对此怀恨在心。后来群臣讨论继承人选时,刘泽***意向刘襄提出前往长安说服众臣立刘襄为帝。但他到长安后,却指出: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善类,如果拥立刘襄,吕氏当国之事又将重演。这让众臣投鼠忌器,最后放弃立刘襄为天子的想法。

而此时,刘邦还剩下两个儿子刘恒和刘长,其他的要么病死要么被吕后弄死,而刘长自小就失去生女被吕后收养,众臣担心未来被倒打清算,因此刘长继位的机会也失去了。

这时候也就只剩下刘恒了,而文帝母族“薄氏谨良”,也就是软弱谨慎,对宗室和功臣集团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刘恒得以继位,这就是汉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刘襄汉朝皇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刘襄汉朝皇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