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 徐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 徐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资治通鉴中对三国徐庶描述?
《资治通鉴》记载:
徐庶母为操所获,庶辞备,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
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为了保全母亲,徐庶就向刘备告别,并且感叹的说道:“我本来打算与您共同建立王霸大业,现在失去老母,方寸已乱,留下无益于事,请从此与您分别。”于是去见曹操。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徐庶并没有跟刘备承诺说终身不为曹操献一策,这就不存在什么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说法。
三国徐庶号称什么?
徐庶被称为 单福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因对史书的误解错将其名改为单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三国演义》中,徐庶才能如何?
徐庶 字元直,属于三国顶级谋士之一,其个人能力与卧龙凤雏不相上下!
早年间徐庶精通武艺,争强好胜,为了给兄弟报仇,被官府捉拿,投进大牢,受尽了酷刑。后来被朋友救出,从此徐庶弃武从文,熟读兵书,结交天下仁人义士!
徐庶在三国中有三大突出贡献,
1、承蒙刘备的知遇之恩,在辞别刘备之时,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才有后来的天下三分!
2、赤壁之战,徐庶看穿了黄盖的苦肉计,和庞统的连环计,而没有向曹操报告,保护江东八十一州百姓!
3、以徐庶的才华,在曹营谋士中绝对能排上前三,而他至始至终没有向曹操献一计!这也间接的壮大了东吴,和蜀国,巩固了三国鼎力的局面!“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也成了歇后语,被广为流传!
徐庶,字元直,在三国时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文武兼备。早年间是一位大侠,行侠仗义。后来辅佐刘备,破八门金锁阵。后来曹操得知徐庶成为刘备的军师后,便问手下谋士,徐庶何许人也,只有程昱有所了解。曹操便问程昱“比汝如何?”程昱答“十倍于吾”可见徐庶的才能是很强大的。
徐庶 为人至孝且至义。曹操为了得到徐庶,以其在许昌的母亲安危为由,逼迫徐庶为曹操效力。徐庶,为了母亲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辞了刘备去曹操帐下。但是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终身不为曹操献计。后来“赤壁之战”,曹军帐下只有徐庶识破了庞统和周瑜的连环计,但是他并为像曹操说破。可见此人至孝至义。
第一次看三国的时候,觉得徐庶就是个引子,为了诸葛孔明出场而设定的,很多人都说他是无用之人,我觉得不够客观。汉后独尊儒术,儒家文化第一就是孝,徐庶能之奈何?虽说母亲一气之下碰壁而亡,但君子岂能无信?怎么能出尔反尔回到刘备身边呢!再者,徐庶也知道刘备身边有了诸葛先生,如鱼得水,自己去未必能像之前一样,所谓魏晋风骨,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徐庶一生不得施展才华
作为一名谋臣,才华绝对很高,否则也不会让刘备当时如此倚重,曹操又费那么大心思挖过来,并且入曹之后一路升迁,这就说明了才学绝对是有的。走马荐诸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人很好,对母亲也是很孝顺,这大概能推测,徐庶还是很好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 徐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 徐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