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的历史可信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夏朝的历史可信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史记》说刘邦是龙生的,把刘邦写成圣人,《史记》还有可信度么?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这段记载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还是比较扯淡的,人和蛟龙是两个物种,产生后代是违背了生殖隔离的遗传机制,以我们目前掌握的科学知识,这段记载可信度为零。
但是我们不能以现代人所掌握的知识和眼光要看待古人,毕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并没有自然科学这一概念,人们对于未知的事务,只能寄托于鬼神仙魔的传说来解释。而这些超自然的传说有从远古社会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也有很多明显是后世人为编造的(其实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传说,同样也是人为编造的,只不过流传时间更广,加工的人更多而已)。因此,关于将刘邦进行神化的人为传说,在古代还是很有市场的,甚至很多读书人都信这一套,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将这些刘邦的***故事收入史记,只是古人的历史局限性,不能因此就质疑整本书的真实性。
另外,我国古代官方的人写史书叫“修史”,这一个“修”字可谓尽得历史真谛,孔子的春秋笔法,以及对君主神化以凸显君权神授都在这个字里面。《史记》虽然是一部私人性质的史书,但司马迁及其家族都具有官方史官的背景,因此将开国君王神化,我想对于司马迁来说应该是喜闻乐见的。基本上很多开国君王或是王朝先祖都具有这种神话色彩的传说,可以说这算是我国史书编纂中的一种独特历史文化现象吧,因此《史记》未能免俗也不应受到苛责。
总的来说,《史记》作为一部史书,虽然有其的历史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一部资料翔实,真实性较高的史书,这一点由后世人始终对《史记》的推崇可见一斑。
有些东西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不信。象刘邦是他老妈与龙交配所生,不过是一种宣传手段而已,借鬼神为自己造势竖立威望。结合史记里陈涉世家里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的记载,刘邦那些神奇传说不过是同一种把戏而已,只不过不好明说罢了,当真你就输了。
史记的可信度绝对高达98%!
为什么不是100%呢,因为:
(1)有1分是文学色彩的渲染,比如:项羽最后一站斩杀数百人,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项羽的霸王枪就有五十多斤重,相当于两节暖气片,难道要挥舞两节暖气片几百次?显然有些夸张,但是艺术需要夸张,才显得人物有张力和内涵!
(2)有1分是口口相传的野史,比如:夏朝的历史,就是史学届的一个永恒话题,因为中国有史可考的信史起源于殷墟的甲骨文记载,在此之前的历史,多以传说为主,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夏朝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这不能难为司马公,因为他不是远古时代的亲历者!
司马公的悲惨遭遇可以佐证史记的真实性!因为司马公是汉武帝时代的人物,而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对于开国皇帝刘邦的描述则颇多戏谑,甚至有点贬低——好酒及色,折让汉武帝情何以堪,我的祖太爷居然是好色之徒,所以对司马公施以宫刑,这说明司马公是秉笔直书,没有畏惧当权者,所以,史记正是因为其大胆、客观,才侧面证实了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至于《高祖本纪》中记载的高祖刘邦背上有龙,这是一种文学渲染而已,在那个缺乏科学的蒙昧时代,每一位历史人物的降生都与异象和祥瑞穿凿附会,也属正常。
连鲁迅都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可以当做诗歌来看待,所以对于个别描述不必纠结,毕竟,司马公为世人贡献了一部文学性、史学性都堪称无出其右的编年体巨著,个别瑕疵在所难免,所谓瑕不掩瑜是也!
如果你不信司马迁,你还信谁?司马迁的父亲就是史官,掌握了国家资料,萧何进关中首先保存的就是秦朝的资料,代代相传。你不信司马迁,司马迁在汉武帝时代受宫刑坚持写史,除了司马迁,你还更相信谁?
答案是肯定的,《史记》非常靠谱
如果《史记》不靠谱,那么司马迁也不至于遭到汉武帝的“宫刑侮辱”。对于皇帝的事司马迁可不敢打马虎眼,做到秉公论事,就很不容易了。
高祖潜龙
《史记》中是这么描述的,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这个说法简直就是扯淡,明显缺乏事实依据,司马迁不知道吗?
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分辨真伪,博学多识的司马迁自然能分辨出来,但是真相他不敢说。
这就不得提另一个人,司马迁同期的大儒董仲舒。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这么说: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汉朝的统治者急需解释权力的来源,谁给你的权力统治万民?
权力的合法性不解决,统治就不稳固。
董仲舒用这句话作答,君权神授。权力来源于天,君称之为天子。既然是“天神授予”的权力,总该有点特别的表现吧。
为了表现高祖生下来就是做皇帝的,出生时自然得轰轰烈烈的。天生异象啦,紫气东来了,就是这么来的。汉武帝觉得董仲舒说的不错,全国推行,独尊儒术。
这是政治正确,可不管对与错。胳膊拧不过大腿,司马迁自然遵从。
这个逻辑四海皆准,杨坚出生时: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
这就不是活脱脱的小哪吒嘛,写皇帝跟写妖怪是一个路子。
赵匡胤出生时: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确定这不是神话故事里才有的情节?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的迷信。
对于一般人司马迁可是毫不留情,对陈胜吴广的嘲弄就是让读者自己分辨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基本遵循一人一传的规则。但是人不是孤立的,一个时代的人多多少少会有重合,比如说项羽刘邦这两人。高祖本纪有项羽,项羽本纪有刘邦,但是个有个的样。这就是《史记》称奇的地方,都告诉读者,让读者自行分辨对错。
司马迁无情的嘲弄陈涉吴广,坐看你们装神弄鬼,司马迁把这些鬼把戏揭露的体无完肤。
《史记陈涉世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一褒一贬,还不清楚司马迁的真实用意吗?
《史记》基本可信
《史记》可信,特别是汉武帝一朝,基本都是亲身经历。
因为太过于详实,还被司马迁还被汉武帝“约谈”,结果司马迁拒绝,汉武帝因此记恨,但是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收拾他。
司马迁为李陵仗义执言,给了汉武帝机会,宫刑处置。
这明显是夹带私货,借刀***。
举一个例子,汉武帝被方士愚弄。
宠姬王夫人死后,汉武帝很不舍。一个方士说自己会招魂,汉武帝大喜,让他做了将军。一年后,法术失灵。方士没有办法只好写了密函放入牛腹,并且故意指给汉武帝看,说这头牛奇怪。汉武帝令人杀牛,果然得到书帛。很惊奇,但是字迹让他有所怀疑,结果有人认出来,这是方士的字迹。
愚弄皇帝,皇帝能饶了他吗?方士被毒死,但是对外称是误食马肝而死。
这算得上实打实的丑闻,汉武帝能让人宣扬出去吗?司马迁真敢写。
《资治通鉴》、《汉书》也有所记载,出入不大。
但是如果你说各家互相抄袭,我也没办法。
你看他对汉武帝的评价吧: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与嬴政齐平可不夸他,而是说你离亡国不远了,要知道汉武帝当时还活的好好呢,司马先生真厉害。
字字珠玑,句句中肯,冒着杀头的危险写《史记》,你说内容可信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的历史可信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的历史可信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