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唐历史的文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唐历史的文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一尺等于多少厘米?
  2. 隋唐时期有哪些能够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文物?
  3. 你认为最珍贵的唐代文物是什么?

唐朝一尺等于多少厘米?

 唐代一尺是30.7厘米。 

隋唐历史的文物-隋唐历史的文物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初始,尺指男人伸展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20厘米。唐代,一尺合今30.7厘米,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3米左右,唐朝的长度单位分大、小两类,身高应该用“小尺”。小尺一尺为30厘米,大尺一尺为36厘米。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隋唐历史的文物-隋唐历史的文物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尺骨,以人体小臂长为尺。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

隋唐历史的文物-隋唐历史的文物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尺,所以指规矩事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

隋唐时期有哪些能够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文物?

隋唐时期中国不仅国内各民族之间交流十分频繁,***流行胡服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回纥等少数民族又流行汉族文化,形成了各民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文化大融合景象。而且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上也十分的频繁,唐朝的服饰图案以及艺术品上出现了许多波斯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元素。另外波斯的歌舞姬在唐朝也十分受欢迎,许多达官贵人都以争养波斯女子为妾为荣。

古波斯歌舞姬

具体到中西交流上来说,唐朝主要的交流对象就是东罗马帝国了,也叫拜占庭帝国,在唐朝又被中国叫作拂菻国。唐朝和它的交往同样频繁,东罗马的许多医术、艺术等优秀文化都传入了中国。其中唐朝健武中的《拂菻武》就来自东罗马帝国,还有来自罗马的含有***的***剂、东罗马的杂技表演、东罗马帝国***教中的一支景教、可以调节气温的自雨亭等等技术和文化传入中国,无不显示唐朝和东罗马帝国交流是十分频繁的。

来自东罗马的金币

至于和东罗马帝国交流留下的文物,发现最多的就是来自东罗马帝国的金币等钱币了,另外在一些壁画和雕塑中也发现了来自东罗马帝国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至于古代的空调自雨亭由于年代久远倒是没有保留下来。

多谢邀请,隋唐时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特别是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鼎盛。这一期间留下了大量的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物,不胜枚举,在这里我就简要介绍几件比较有特色的吧。

第一,最近火到爆的《国家宝藏》节目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何家村窖藏中就有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物,如《国家宝藏》中显示的舞马衔杯纹银壶。壶身通体银制,壶帽为金制,壶身整体形态仿造西域皮壶形制,壶身上装饰有一个口衔酒杯呈坐姿的骏马,这种骏马是唐代宫廷中表演舞蹈,马术所专门训练的,也经常是在国家重要典礼,接待外国使宾时进行表演。舞马衔杯纹银壶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无论从审美还是文化上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第二件,给大家介绍一下“客使图”壁画,如果说舞马衔杯纹银壶从形制上显示了东西方交流,那么客使图则从内容上显示出唐代对外交流的繁荣。客使图发现于唐章怀太子墓墓道中部,壁画上有六个人,左侧的三个人身着唐代官服,是唐代接待外国使臣的机构鸿胪寺的官员,从神情上看这三个人似乎互相交流着什么,或许是在商量使臣们的觐见路线和时间吧。重要的是壁画上右边的三个人,他们身着各异,相貌各异,但明显不是中国人,这三个人神情恭敬,拱手而立,是正在等待中的外国使臣。从相貌和衣着上判断,这三个人应该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和东北靺鞨族。

这副壁画清楚的显示了唐代对外交流的频繁以及各国对***恭敬尊重的心理,体现了***盛世下的国富民强。

当然,除了这两件文物,还有大量本身就产自国外的文物,辗转来到***,之后被考古人员发现。如萨珊波斯王朝的玻璃器,日本的和通开宝钱币,东罗马银币等等,这些文物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与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盛世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心心向往的时代,考古发现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都显示出***人开放,自信的性格。我们相信,在我们一代代的努力下,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像***人一样,再次雄踞世界的东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你认为最珍贵的唐代文物是什么?

日本有一个正仓院,是皇室的宝物库房,收藏有几千件文物,收藏了当年奈良时代的各种实用器具,最著名的宝物批是圣武***生前用品与当时大佛开眼的仪式用具、衣服等等,大佛开眼是奈良大佛的揭幕仪式。

除此之外,其中有几百件来自唐朝的实用器具,如家具、乐器等等,而且都是传世文物,不是出土文物,保存完好,有不少是孤品。由当时的遣唐使、留学僧等人从唐朝千里迢迢带回来献给***的。

金银平文琴(金银平脱琴):

琴内有墨书“***二十八年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由此可见该琴是在唐朝所制

琴之表面,装饰人物,饶有道教色彩,上端嵌以方界内作三道士跳足盘坐树下,周饰珍禽异卉,中坐者弹阮咸,左抚琴,右饮酒,其上云山飘渺,有二道童跨凤执蟠,分列左右;界外山间,亦有二控鹤童子,构图颇具洞天福地之想。

又其装饰图样并富西域趣味,即界外树下,别有二胡装者,一饮酒一鼓琴,琴之两侧左右各有三人,亦均胡装。当时长安、洛阳两地,胡化颇盛,不意其风竟影响及于琴饰,琴本非胡乐,而带西域趣味,苟非唐人,恐无此大胆。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世上唯一一件五弦琵琶

不知造者何人,起源于印度,经中央亚细亚,由龟兹国人之媒介,传入中国。隋唐九部乐中,均用此器。唐贞元(公元七八五—八。四)中,有赵璧者,最擅斯技。元、白《长庆集》中,均有《五弦弹》之咏,观元氏之诗,尤足想见赵璧五弦之倾倒一世。此种乐器至宋即已失传,徽宗置大晟乐府修乐时,当时即号为知乐之柳永、周邦彦辈,亦皆不知唐有五弦之器。今惟日本存此一具,洵为天壤间之瑰宝!固不徒以制作技巧精美为可贵也 —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

还有更震惊的,藤原五摄家之首的近卫家保留了一本《五弦谱》,乃研究五弦的惟一要籍,傅芸子还如果成功,说不定可以把《王昭君》、《秦王破阵乐》等七曲译为五线谱。

最后说一个遗憾,据正仓院旧藏的文物账,当年正仓院还收藏了“大小王真迹”,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同一副纸上写作的真迹,可惜的是,入藏六十年后,被喜欢书法的嵯峨***借览,之后没有归还,从此下落不明,嵯峨***的京都皇宫遭过很多大火,现在的京都御所也没有在京都平安皇宫的基址上,可能永远遗失了。

大小王真迹的记录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历史的文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历史的文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