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423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423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三国时期有多少平民,平民与军队的比例是几比几?
  2. 历史上有哪些弑父杀兄篡位的帝王?

历史上三国时期有多少平民,平民与军队的比例是几比几?

魏国人口

三国历史423-三国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灭蜀之前,663,423户,4,432,881人,兵约30-40W。灭蜀之后,943,423户,5,372,881人。 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

蜀国人口

三国历史423-三国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0年),200,000户,900,000人。 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蜀汉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年),民户280,000户,940,000人。此外,兵约10.2w,吏40,000人,总计1,082,000人。 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和《三国志·蜀志》卷三附注引王隐《蜀记》中的数据,关于263年的蜀国人口,两者数据相同。

三国历史423-三国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吴国人口

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242年),523,000户,2,400,000人。 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吴后主孙皓天纪四年(280年),民户523,000户,2,300,000人。此外,兵约23W,吏32,000人,总计2,567,000人。 数据来源:《三国志·吴志》卷三附注引《晋阳秋》中的数据。

可见,三国时平民与军队的比例大约是10:1

历史上有哪些弑父杀兄篡位的帝王?

历史上弑父上位的有,弑兄上位也不少,但同时符合的还真找得到。

弑父、兄而上位有二:

一、杨广弑父、兄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在仁寿宫休息,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陪伴文帝。文帝召太子杨广入宫并居宿大宝殿。杨广思虑着文帝如果去世,要有预防的应变措施,所以就写了一封信给杨素询问。杨素把太子的所问的问题逐条一一回复。宫人误把杨素的回信送到了文帝寝宫,文帝看到后大怒。

天刚亮,陈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杨广靠近强行索取,陈夫人拒绝了,脱身后回到文帝的寝宫,文帝感觉她神色不同,就奇怪问什么原因,陈夫人泫然泪下说:“太子无礼!”文帝捶着床愤怒到了极点:“这是个畜生啊!怎么能将国家大事托付予他!独孤耽误我!”于是他喊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勇儿。”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

杨素听到这件事,直接去告诉了太子杨广。杨广***传文帝诏书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大牢。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将兵日夜守卫仁寿宫,宫门禁止进出,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仁寿宫侍侯文帝。而后宫的全部人员被安排到别的房间。一会儿,隋文帝死了。因为这样朝廷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①

杨广继位,就***传隋文帝遗诏,逼死杨勇。②

二、朱友珪弑父、兄

元贞皇后张惠没了,朱温的人就变了样,竟然频召诸子之妻入宫护理。昏言中说谁的媳妇把他侍候、陪伴的好,就立谁为太子。长子郴王朱友裕早死,次子博王朱友文;三子朱友珪,四子均王朱友贞。朱友文的妻子王氏与朱友珪妻子张氏因为长得美丽,乖巧,所以常召侍奉,她们中更宠王氏犹盛。

朱乾化二年(912年),酒色过度的朱温感觉自己不行了,就对身边的王氏说:“我的病好不了,去东都召博王回,我有临别的话和他说。”朱温思量着传位博王,朱友珪赐莱州刺史,催促他上任。”③ 恰恰这时朱友珪之妻张氏也在朱温身边服侍,得知信息,转身回告朱友珪:“天子把传国宝给王氏,叫她到东京召博王,你要大祸临头了。” 说完, 夫妇相拥痛哭。左右亲信劝朱友珪说:“急能生智,一定会想出办法来,为何不早自己策划?”......

朱友珪与统军韩勍连夜带领牙兵五百人混进宫中。夜里三更,斩关入万春门,杀了朱温,秘不发丧。一边拿出府库钱财,大赏群臣和各军。一边派丁昭浦***传诏书到东都,***朱友文后。方敢发丧。④

参考文献:

①《资治通鉴180》: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阁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晡后,太子遣使者赍小金合,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乃发,合中有同心结数枚,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蒸焉。

②《隋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十:高祖寝疾于仁寿宫,征皇太子入侍医药,而奸乱宫闱,事闻于高祖。高祖抵床曰:“枉废我儿!”因遣追勇。未及发使,高祖暴崩,秘不发丧。遽收柳述、元岩,系于大理狱,伪为高祖敕书,赐庶人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③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谓敬翔曰:“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

④《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其妻张氏曰:“官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矣!”夫妇相对而泣。左右劝友珪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友珪乃易衣服,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勍计事,勍以牙兵五百随友珪,杂控鹤卫士而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友珪以裀褥裹之寝中,秘丧四日。乃出府库,大赍群臣及诸军。遣受旨丁昭浦矫诏驰至东都,杀友文。又下诏曰:“朕艰难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协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畜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内,赖友珪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惊,弥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委权主军国。”然后发丧。

历史上弑父杀兄篡位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公子光,楚穆王,秦二世胡亥等。公子光也叫阖闾,他一心想要夺取叔伯兄弟吴王僚的王位,找到了擅长做鱼的专诸,鱼里面就是剑。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古神兵——鱼肠剑。最后成果夺取王位。而楚穆王则是杀掉了哥哥夺位,这个人并不怎么出名,但是他的儿子很有名,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楚庄王,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被自己儿子杀掉的。最后例举的胡亥,相信都不陌生,秦二世胡亥。他杀掉了哥哥扶苏,以及自己20多个哥哥姐姐,可谓是残忍至极。最后也不得善终,被太监赵高又杀了。


纵观中国历史,确实有不少杀兄弑父夺位的皇帝,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到底有多少。

一、秦二世胡亥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公元前210-元前207年在位。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逼死扶苏,继位秦二世,后期赵高掌握实权,实行残暴统治,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导致了秦的灭亡。

二、昭武皇帝刘聪

刘聪,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光文帝刘渊第四子,骁勇善战,文武兼备,帮助父亲复国,拜大司马、大单于,杀了兄弟也就是当时的皇帝刘和,然后即位。在位期间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晋怀帝,制造永嘉之乱,覆灭西晋王朝,***用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后期政治混乱。

三、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鲜卑族人,南北朝时北魏第二位皇帝。登国七年,封齐王。天赐六年被立为太,按照北魏立子杀母的旧历被其父道武帝赐死。后来到武帝被其次子拓跋绍所杀,然后拓跋嗣又杀了拓跋绍,即位称帝。拓跋嗣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四、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自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因为不是嫡长子,早就谋划夺嫡事宜。隋文帝病重期间,杨广越发跋扈,调戏宣华夫人被隋文帝知晓,要被隋文帝废黜。杨广和杨素经过谋划,杀死瑞文帝就,伪造遗诏,以杨坚的名义赐杨勇死,还将杨勇的十个儿子相继杀掉。杨广在弑父杀兄之后,终于登上了皇帝位,是为隋炀帝。后期繁重的徭役,苛刻的赋税,不断的发动战争,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隋朝覆灭。

五、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死了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二人诸子,逼迫李渊退位,改元贞观。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史称“贞观之治”为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六、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开宝九年,夜,赵匡胤招赵匡义入宫饮酒,史称“烛光斧影”,清晨驾崩,赵匡义即位,在位期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

七、后梁皇帝朱友贞

朱友贞,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三子,其哥朱友珪篡位后,朱友贞发起禁军兵变,杀死哥哥朱友珪,即位称帝。在位期间,在梁晋争霸中胜少败多,接连丧失国土,以致国事日衰。

八、南朝汉中宗刘晟

刘晟,五代十国南汉皇帝,南汉光天二年,刘晟杀兄弟自立,统治残暴,诛灭兄弟、侄子,使国力日渐衰微。

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杀兄弑父归根结底还是权利的诱惑,古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为了维护统治,嫡长子继位后会清除对自己威胁大的兄弟势力,没有继位的皇子为了权利和不被清除,只能发动***,夺取***,一位帝王的冷酷无情,都是要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这不仅是在帝王家出现,很多家族中都会发生的争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423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423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