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背景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背景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朝的政治背景?
1.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产私有成为一种趋势,这导致原有的财产共有的奴隶制氏族公社制度明显的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原有的公有制氏族公社制度必然崩溃。
2.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人们可以脱离原有公社而生存,这导致人的自我意识增强,人们的思想经历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掌握大量财富的特权阶层逐渐出现,保有这种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成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共识和追求。
3. 直接原因:大禹治水有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并且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掌握了一支强大的军事组织力量,掌握了枪杆子
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
所谓禅让制其实是原始部落联盟的遗存。在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非常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严重缺乏。为了生存,必须由强者来领导、分配仅有的***,以保证部落能够生存下去,这就是禅让制的背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资料逐渐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资料就控制在原来的联盟首领手里,久而久之,越积越多。联盟首领因为带领部落得到发展,威望日益提高,直到说一不二。
联盟首领发现大量生产资料控制在自己手里,再也不愿意交给别人。于是就暗中运作,把自己的后代推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这样,开启了世袭制的时代。其实,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资料日益丰富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桂林历史背景?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按***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北方的历史背景?
北方一开始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历史上的王朝搬都是搬在北方
南方就是由于北方战争频繁,环境不好,导致很多人会迁都到南方特别是有名的北宋时候的南迁。
最早的中国,范围只在黄河流域中一段狭小的地区。传说中的神农氏大概活动范围在现在河南省西部,黄帝在河南省东部,范围都不大。尧、舜,在现在的山西省南部。夏商周三代的活动中心,只是现在的河南、山东、山西省东部、山西省南部及河北省的一部分,都还只是黄河流域的一部分。
从春秋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大格局。从经济、文化上看,春秋时中国按东西划分。黄河流域上游,今陕西、河南一带经济、文化较差。黄河下游东部,现在的山东境内,经济、文化较繁荣,齐、鲁代表西周新兴的正统文化。齐鲁向西为宋、卫(今河南省东部),经济文化水平中等,代表着殷商的旧传统。再向西为山西省南部的晋,河南省中部的郑。更西边陕西,是文化经济最落后的秦。南部汉水流域的楚,被视为蛮夷。长江流域的吴、越,春秋末期才崛起,但战国时又没落了。北方的燕赵,战国初期较落后,战国中晚期才开始发展起来。所以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最主要的中心。
秦统一中国后,疆域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但实际上的中心还在黄河流域。汉代继续建都长安,但关中经济不足以维持中央***,需要从东部运输粮食。洛阳水路交通都非常发达,东汉起建都洛阳,就是为了方便物资调运。洛阳和长安,始终是古代中国的两大中心。直到三国时,长江流域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魏、蜀、吴三国鼎立,吴、蜀地盘都扩展到南方。但人才还都是北方人。刘备,诸葛亮,也都是北人南迁。最终也是晋统一三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背景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背景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