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历史框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宋朝历史框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宋什么勾画了西游记基本框架?
  2. 宋太宗的野史?
  3. 历史类网文遵照史实写,有戏吗?
  4. 想做宋代历史研究,如何入手?

北宋什么勾画了西游记基本框架?

北宋将唐代玄奘口述自己赴天竺(印度)取经的经历,由***辩机写成,勾画了西游记的框架。《西游记》故事的基本框架,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他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已是西行取经故事的主角。《***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型。

宋朝历史框架-宋朝历史框架结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太宗的野史?

大宋朝第二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也许是宋朝所有皇帝中争议最大的一个。老实说,看赵光义故事,野史比正史好看多了。关于对他的争议,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篡位、用毒和女色!

首先说篡位。

宋朝历史框架-宋朝历史框架结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赵光义的皇位传自宋太祖赵匡胤,但他的上位既有前因后果,又显得荒诞离奇。

赵光义上位由两个故事构成: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宋朝历史框架-宋朝历史框架结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是昭宪太后杜太后。杜太后临死前对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当上皇帝,是因为周世宗把江山留给了七岁的幼子。所以让小朋友掌管江山,恐怕日后我们想做老百姓都不行。因此,你死后,应该把皇位让给年长的人(即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说完她令赵普执笔,写下赵匡胤应允的誓言,封在金色的盒子中。这就是“金匮之盟”。

历史类网文遵照史实写,有戏吗?

怎么会没有戏呢?肯定很多人乐意看的。

不过,你确定你写的史实就是史实?还是你看到的或者读到的史实?历史如此的浩瀚,连考古都没有办法确定史实到底是如何的。

历史,就是一个少女,你想看她什么样样子,她就有什么样的样子,这取决于后人给她穿的衣服,和你心里对她形象的解读。

写历史类网文的关键我以为是在大的历史基本框架下来进行自由发挥的,比如说我们看的很多古装剧,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只要这个大的历史背景没有太多的出入,你怎么写都不为错,比如之前很火的知否这个电视剧,就是以宋朝为历史背景来发挥的,其中大框架和宋朝历史符合,但是具体故事就可以根据文学创作需要进行演绎了。你按照这个思路来写自然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结果如何,更多取决于你写的内容本身。

想做宋代历史研究,如何入手?

在历史学的范畴之下要做专门的研究和我们平时看书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的,这一点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研究历史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资料的来源,以及对于前辈学者相关研究的梳理认识。

首先是史料的问题,元代脱脱等撰写的《宋史》,可以算是最基本的史料,内容比较丰富。但就其内容来讲,详于北宋,而南宋相对较略;南宋时期李焘所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依据国史、实录等资料,是卷轶最丰富的断代史资料,参考价值较高;如果题主关注宋金之间相关的战争方面问题,那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是比较好的参考资料;如果要关注宋代的诏令、法律等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关注宋代的政区沿革等问题,那么《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等资料就必须要关注,而描写北宋都城东京的《东京梦华录》也是一部在城市史方面的重要资料。

其次,就经典著作及学者的相关问题,小编认为需要明确自己想要选择的更为细致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给予关注,这样可以对相关研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在短时间内对学术史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这样还是有助于我们建立框架并深入学习的,在这里推荐邓广铭、漆侠、邓小南、李华瑞、包伟民几位学者的著作,还是比较不错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阅读相关的研究综述类文章,顺藤摸瓜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可以将近十年的综述类文章做一个分析,按一定的分类方式便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著作序列,在其中阅读就会有较大的收获。最后推荐一本书朱瑞熙、程郁著《宋史研究》可以细细一读。

既然要研究历史,自然广泛阅读各类史料。其实,历史是连贯的,研究宋代历史,也需要阅读其他各朝代的历史书籍,这里,就谈谈狭义的宋代史料。

首先要看的基本史料,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元朝脱脱主持撰写的《宋史》主要依据国史、实录等删补而成,虽然因为庞杂粗糙而被人诟病,但还是宋史研究者必读书目。南宋李焘编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主要记载了北宋的史实,书中对某一有疑议的事实罗列各种说法,堪称质量最高、最为详实的史料,只可惜有部分遗失了。南宋李心传撰写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主要记载高宗朝历史,是研究南宋初期的重要史料,最近此书出了点校版,可方便入门者阅读。南宋徐梦莘编撰的《三朝北盟会编》主要记载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关于宋金和战的史料,也比较详实。

以上四部书是最著名的宋代史料,被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列为必读书,从内容看,南宋后期的史料除了《宋史》外,再无其他好的史料支撑,所以宋朝历史经常详于北宋而略于南宋,特别是南宋后期。

其他作为补充的史料主要有《宋史翼》、《东都事略》、《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等,虽然很多内容是重复的,但也包含些独有的内容,具有补充价值。

此外,关于南宋后期的资料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两朝纲目备要》、《宋季三朝政要》等,只是记述实在太简略了,无法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相比。

其次,再说说关于典章制度方面的史料。先说大部头的《宋会要辑稿》,这书是从《永乐大典》里辑出的,后经整理稿影印出版,虽然有所缺失,但保存了大量宝贵史料,无标点又有各种疏漏,啃起来非常费劲,恐怕大多数人没时间通读,还是参阅时翻翻吧。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典章体史书的经典,关于宋代的记载很详尽。除了上面两部权威书籍外,《宋朝事实》、《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很好的补充,只是这两本有点典章制度和杂记事实相融合的味道。《宋大诏令集》是关于宋朝诏令的汇集,可以和很多事实相佐证,也很有研究价值。

再次,关于人物类的书籍。《历代名臣奏议》、《诸臣奏议》、《宋名臣言行录》 是记录大臣言行的。《宋元学案》则偏重学术思想。除此之外,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宋朝名臣多有文集流世,若要深入研究重点人物,可以看一看。

此外,关于宋朝的笔记史料也是很多的,比如《涑水纪闻》、《容斋随笔》、《朝野类要》、《邵氏闻见录》、《齐东野语》等,居然多达一百多种,全看当然是不可能的,很多是关于神怪报应之类的说法,对研究正史也没啥用,则质量高的看之吧,比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

除了原始史料外,现代人的著述也是比不可少的,邓广铭、聂崇岐、王曾瑜、漆侠、朱瑞熙、龚延明、邓小南等专家的著作等值的好好学习一下。

如果专门要研究宋代的文化生活、地理城市、军事战争之类的,当然还要看其他专门著述。史海浩瀚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历史框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历史框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