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高中会考生物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高中会考生物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七年级历史隋唐时期的盛世有哪些?
  2. 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3. 隋唐时期什么科技成果举世闻名?
  4.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 隋唐演义是不是真实的历史故事?

七年级历史隋唐时期的盛世有哪些?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唐代末年,黄巢起义失败,藩镇首领纷纷割据,随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史称五代。

隋朝历史高中会考生物题-高中历史隋唐朝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繁荣与开放.隋唐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与开放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盛世”的局面;对外交往频繁,与日本、开罗、天竺等的交往比较密切.

隋唐时期什么科技成果举世闻名?

1、隋朝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隋朝历史高中会考生物题-高中历史隋唐朝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晚唐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医方;

隋朝历史高中会考生物题-高中历史隋唐朝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唐代僧一行第一次实测出子午线的长度,他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并且僧一行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欧洲早1000多年;

5、唐***组织编写的药典《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物学专著;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背景: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已深刻了解到原来的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存在的严重弊端,家世门第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世家大族长期操纵地方***,称霸一方,堵塞了庶族进入仕途的道路。当时隋朝刚刚统一,急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于是隋文帝杨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地主阶级的***基础,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设立进士科,以“试策”取士,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后在唐代,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朝代的完善,科举逐渐此后上千年古代统治者选取人才的方式。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而到明代时,考试的内容发展成了考八股文。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用古人语气,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逐渐走向僵化。

科举制和当今的高考制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一都是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学生都可以通过读书、学习,经过公平的考试竞争,进入更高的平台。这两者都是贫寒人家学子改变命运、实现阶层流动的方式。二都是竞争性的,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在成绩面前,***平等,没有等级之分。不同之处,可能就是功能不同吧,科举制目的是选拔官员,和当今的公务员考试相似,而高考的目的是选拔可塑之才,供其继续求学。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也是士子跻身官场的主要阶梯。它自隋开皇年间创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余年。

历史背景: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已深刻了解到原来的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存在的严重弊端,家世门第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世家大族长期操纵地方***,称霸一方,堵塞了庶族进入仕途的道路。当时隋朝刚刚统一,急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于是隋文帝杨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地主阶级的***基础,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隋文帝借用历史上的多种选举方法,推行选举。“开皇三年(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四年(584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以供朝廷选用;开皇七年,隋文帝下令,命诸州向朝廷选送三人入官。开皇十八年七月,隋文帝的选举政策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下诏宣布:“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要求“诏令州县搜扬贤哲,皆取明知古今,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者,不限多少,不得不举。后隋炀帝设立进士科,以“试策”取士,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隋唐演义是不是真实的历史故事?

当然不是真是历史了,差的太多了!隋唐演义我听过不下五六个版本,有单田芳,田连元,连丽如大隋唐,陈青远,马岐,王玥波等等,细节各有不同,但大梁子都一样,包括秦琼卖马,劫皇杠,贾家楼结拜,反登州,探地穴,瓦岗寨,闹花灯,十八路反王闹扬州,锁五龙等等,

一般都是从秦琼开书,秦琼也是书胆,号称交友赛孟尝,孝母似专诸,绝对男主角,实际历史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将排最后一名,

历史上也没罗成只有罗士信,也不是傻子,程咬金也没当过混世魔王,

历史上苏定方绝对***功臣,为***立下汗马功劳,在演义里是反面人物害死罗成,后被罗成儿子罗通杀死!

历史上建成元吉也没有演义里那么混账,还有那个天下第一李元霸,原型叫李玄霸,没成年好像十几岁就死了,当然也没那么大得力气!

其他的人物也大部分虚构,另外对隋炀帝也全持否定态度,实际历史杨广也算有能耐,大运河造福百姓几百年,远征高句丽,可以说文治武功,不说他有多好吧,起码没演义里那么混账,垃圾!

演义演义,说白了,就是发生了一件事,不清楚其中具体的内容,或者直接就是脑补出来的东西。

演义之中,通常都是真真******,与史实有一定的出入。

在“演义界”,最出名的,想来就是《三国演义》了。

你看它六十多万的字,用笔写出来,而且用的还是毛笔,也没有打印机,只要原封不动的写出来,都得十几本成一套。

[泪奔][泪奔]再看三国,我觉得三国可能是古代最“乱”的时候了。

我说的这个“乱”,不是国家乱,国家比它乱的也大大的存在。

这个“乱”指的是人,能人,实在是太多了。

只要是学过历史的,去看这个《三国演义》,每出场一个人,都会将出场人物的介绍和脑子中的那个古人结合起来。

最后在发出一句感慨“原来是他呀!”

在你还没有完全接受的时候,另一个在历史留名的能人,他,又出场了。

而且这些人,还一个个的阵营不同,心思也不能,表面上称着兄弟,又各自有自己的把戏。

所以说,看三国演义,其实是件非常累的事情。

要想完全看懂,心中没个计较,还真不行。

书本倒还好,可以做笔记,若是手机***,那就不得不暂停很多次,腾出时间来去搜搜这个人是谁,做了什么事,又有什么能力,因为什么事出名,等等等……

怎一个乱字了得!

[灵光一闪]而且,老师在介绍《三国演义》之时,应该也说过,《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改编而来。

主打的事人心谋略,当不得真。

类似的,还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这种相对而言出名的。

但是无一例额外,就相当于古人写的“网络***”,只不过,写这个***的人,比较厉害而已。[吃瓜群众][吃瓜群众]


《隋唐演义》,中国长篇历史***,作者褚人获,成书于1675年,初印于1695年,全书100回,主要根据袁于令《隋史遗文》等素材编写,讲述从隋代兴起到唐玄宗之间约二百年的政治兴亡与英雄事迹。***表明唐朝兴起乃是天意,对英雄豪杰的命运难料也流露同情和感慨,书中人物并非善恶分明,当中以秦叔宝的经历和心理描写得最精***细致。

《隋唐演义》纵述中国从570年至770年约两百年间政治势力的消长,作者没有严格按历史时序串连故事,而是按照专题内容将故事安插在不同的段落中。***100回,大致可分为八大专题:

隋朝的兴起和统治(散见于第48回之前)、秦叔宝的经历及其他各路英雄(散见于第46回之前)、唐朝李氏的兴起及其内部斗争(散见于第60回之前)、爱情纠葛(第60至63回)、唐太宗执政(第60至70回)、武则天(第69至75回)、韦后(第76至77回)、唐明皇(第77至100回)。

隋唐间英雄秦叔宝、窦建德、单雄信、王伯当、花木兰等事迹,在前70回穿插而出,书中最精***的文章,是描写秦叔宝这个落魄英雄努力压制自己造反冲动的心理及其尴尬处境。褚人获爱写突出的年轻女子,把窦建德女儿窦线娘和单雄信女儿单爱莲,写成甘愿代父受刑的奇女子,而杨贵妃和安禄山则有***。

(褚人获颂扬女子与爱情,可能跟当时流行的才子佳人***有关。)***结尾讲述,唐明皇和杨贵妃分别是隋炀帝及其爱妃朱贵儿投胎转世的后身,前世今生的因果联系起隋、唐两部分。除第64回外,所有章回都附有诲人评语,揭示该回的教训。

褚人获想表现的是,唐朝兴起乃是天意,意在突出历史转变背后的深层动机、天命劫数及政治机构本身的缺陷。***肯定朝代兴替依循天道,自有其理性,但对秦叔宝等隋唐英雄的升沉聚散、悲欢离合、命运难料,仍流露无可奈何的悲凉。褚人获似乎对反抗真命天子的落魄英雄更表同情,暗讽正统***铲除叛逆豪杰。

他不愿把笔下的主要人物勾划得平板、好坏泾渭分明,***中李世民不是道德典范,也免不了受色相诱惑,以致疏忽职守;而隋炀帝则不完全是个暴君,而像个风流天子,对他的风流韵事和***豪奢,艳羡同情多于严辞指责。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虽然也指称杨贵妃祸国,但还是夹杂感慨和怜悯。

《隋唐演义》与《三国演义》同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当作文学一样推荐的历史***。褚人获对世故人情比较通达,对政治的认识较为高明,能描述高层政治人物的生活,多少能表现乱世中的复杂人生,呈现人物的个性、身份与处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第82回讲述李白见知于唐明皇,情境生动,当中李白有潇洒的风度,唐明皇则表现得像个爱好音乐文学的风流天子,为人颇有风趣和人情味。

***改写《隋史遗文》时,会加入情节,使描写更细腻。在秦叔宝和单雄信刑场诀别一节,把一向感激单雄信的秦太夫人也写进去,可说是神来之笔。李密被乱箭射死一节,也改写得比《隋史遗文》更精***。***改进了秦叔宝的材料,细写其心理,把秦叔宝刻划成中国***中最细腻动人的军事英雄之一。

***的缺点也不少,结构不够完整,情节散漫,从各种稗史抄来的故事太多,反而削弱了作者的想象力;***前66回较精***,后34回从武则天写到唐明皇,头绪较繁,穿插的名人小故事太多,不够紧凑。不过按照传统***标准来说,下半部分仍不失为上乘之作。

***中英雄人物不能自始至终形象突出,秦叔宝投唐以后就没有什么精***之处,单雄信对李世民的仇恨写得不够强烈,李靖和红拂女私奔后,变成了一个光棍老道,美慧的红拂女却不知哪里去了。书中有些恋爱故事写得颇为迂腐,如罗成和窦线娘、花木兰妹妹花又兰三人的感情和婚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高中会考生物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高中会考生物题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