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鲁迅评价夏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鲁迅评价夏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0 夏商周期间的成语故事?
  2. 简述史记构成时间和跨度?
  3.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鲁迅是否写错了?你怎么理解?

10 夏商周期间的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 讲的是比干被纣王挖心的故事。

鲁迅评价夏朝历史-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夏瑜的就义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覆水难收: 讲姜子牙被其妻所侮,后来发达富贵,其妻想和好,被子牙泼水所激,羞惭***。

太公钓鱼:指姜子牙在渭水边垂钓,以待贤主,后来发展成歇后语,后半句是愿者上钩。

鲁迅评价夏朝历史-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夏瑜的就义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求仁得仁: 孤竹国的储君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两人互相避位,同道周国养老。后来周武王越权发商,两人不食周粟而死。后来鲁迅据此写了一篇《***薇》。

精卫填海: 这是夏朝之前的故事,由神话传说演化而来。

鲁迅评价夏朝历史-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夏瑜的就义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凤凰来仪、大禹治水: 指大禹治水成功后,国家安定富强,凤凰也来朝贺呈祥。

网开一面: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殷本纪》。 夏桀***无道,百姓极为不满。商汤想推翻其统治,并借在打猎时把四面围困的捕鸟网拉开一面让鸟儿逃生,使人们知道他的仁慈,后来他终于推翻夏朝。后意思发生变化,指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

百家争鸣: 这是周朝末年的一个文化现象,所谓百家,只是夸大,其实只有儒墨名法道,兵、农、***、阴阳、纵横十个代表派别。

简述史记构成时间和跨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信息、交通、传媒极为原始落后,没有网络、电脑、手机帮助的西汉,撰写时间跨度三千年的皇皇巨著——《史记》,其难度无异于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鲁迅是否写错了?你怎么理解?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部文学作品。鲁迅在这里不仅没有写错,反而是他的高明之处。

《狂人日记》***取了模仿日记的形式,关于易牙把儿子给桀纣吃的原话如下: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

整个风格就是要用寥寥数笔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勾勒出来。这种写法难度很大!

日记在大多情况下是给自己看的,有些语句就可以简单再简单,有些事情也可以拿个典故记下即可。反正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了。

“易牙烹子”是个典故,鲁迅当然是懂得的。鲁迅写的《狂人日记》不是自己写的日记,而是一种文学作品,是要给别人看的。那么就需要别人能看懂他的意思。大多数人不是那么熟知典故的!

即便有人知道齐桓公,也大多是那些春秋五霸之类的大场面。齐桓公吃过易牙的儿子,很多人还真得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如果多费笔墨详细介绍下这件事儿,就会影响到整体的行文节奏,势必会减弱文章的感染力!

而桀纣这两个人,却是世人皆知的,都是残忍暴虐的象征。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知不知道易牙是谁?这不重要!至于是不是桀纣吃了易牙的儿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个暴君“吃人”了!

“桀纣”这两个字,就是画龙之后的点睛之笔。有了“桀纣”俩儿字,神立刻就出来了!

这就像是写意画,重点就在于传神。只要神到了,就不要太在意那些细节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谢谢邀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鲁迅是否写错了?这不是写错与不错的问题,要先看看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标题中说的是日记,实际体裁是***,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抨击封建礼教白话***。这篇***,作者是借狂人之口,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封建礼教的本质是什么,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吃人”,在我国历史上,吃人的暴君,夏桀和商纣那是能数得上的,鲁迅先生肯定知道。所谓狂人,就是狂妄的人,精神失常、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人,把齐桓公说成桀纣,有什么不可,这是作者故意这样组织语言,一是既能体现狂人的性格特点,二是能警醒读者深思,联系前后情节,看出狂人原来不狂,而是一个反抗封建统治的斗士,这才是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易牙是齐桓公的一个名厨,多方讨齐桓公的信任。一次齐桓公说,什么美味都尝过了,唯独没有吃过人肉。易牙就把自己四岁的儿子杀了,蒸熟给齐桓公吃,齐桓公一吃,太好吃了,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易牙说是他儿子的肉,从那以后,齐桓公对易牙格外好。管仲说,能杀自己的儿子的人,都是心肠狠毒的人,这样的人不能要,管仲说了几次,桓公才把易牙赶走。换了厨师,齐桓公不理想,后来齐桓公还是把易牙找来,继续做他的厨师。夏桀和商纣是两个有名的亡国暴君,齐桓公算得上明君,本来是联系不上的,作者故意借狂人之口,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把作者强烈反封建精神,有力地表达出来。所以说不必考虑对错的问题!鲁迅先生这样写,更能有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如果把桀纣换成齐桓公,对突出中心思想力度不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鲁迅评价夏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鲁迅评价夏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