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揭秘隋朝的大运河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揭秘隋朝的大运河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大运河起止时间?
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610年完毕) 南北分别为辉县和涿郡。 作用: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的概括?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唐大运河修了多少年?
隋唐大运河修了6年。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它的开凿有何影响?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接受外孙宇文衍(北周静帝,时年六岁)的“禅让”,登基称帝。南下东扩,公元589年,完成全国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创建“开皇之治”。经济、文化、民生都有了较***展。文帝晚年因受诸位皇子困扰,将太子杨勇等贬为庶人。接受独孤皇后建议,立二儿子杨广为太子。文帝驾崩后(一说被杨广毒死),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
因隋文帝给杨广留下富庶基业,隋炀帝急功近利,根据长安(今西安)地理偏西,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史称“东都”。并以洛阳为中心开照凿沟通南北的隋运河(实际将自然河或旧沟渠连通),由于役使民丁数百万,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民丁无法在农忙时耕田种地,经商务工。加大了百姓的负担。开凿民夫经久得不到轮换,加上雨淋水泡,疾病侵袭,死亡人数达百万之巨。
隋炀帝穷兵黩武,天灾人祸不断。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等地洪灾,淹没四十余郡,王薄在山东邹平发动兵变,河南翟让、李密的瓦岗军起义,河北窦建德义军等响应,隋政局风雨飘摇。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四月,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发动***,杀死(勒死)隋炀帝(一说自缢而死),拥立隋炀帝之侄杨浩为帝。不久又杀杨浩自立。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起兵晋阳,十一月占领长安,立杨广第三个孙子杨侑为隋恭帝。次年(618年)六月,李渊逼恭帝禅位自立,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
客观的说,隋运河虽然有联结南北,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运输 促进经济互通等好的作用。但却是隋王朝灭亡的诱因。所以说,隋炀帝在不当时间,没有控制,没有节奏,没有在量力而行的情况下修筑、疏浚运河的,不管他的出发点如何正确,但其结果是极端错误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揭秘隋朝的大运河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揭秘隋朝的大运河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