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三国历史评价的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三国历史评价的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了解三国的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按我这个顺序来,包你了解清楚.
一,先看《三国演义》,把三国的趣味性提高,激发对三国的强烈兴趣。但是请注意,看的时候必须提醒自己,这是演义这是演义这是演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是半古文半白话文,读起来不费尽,没有古文经验的读者也能顺利读完。为后面看史书打一下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
二、再看《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人陈寿写的,离三国时代很近,而且作者治学严谨,他的三国志可信度较高,公认的研究三国历史第一史书。本书是纪传体的,也就是楼主说的“按人物写的”。分三大部分:魏、蜀、吴。其中再细分人物。基本上出名的人物都写到了。
三、接下来看裴松之的注。因为陈寿太严谨,所以很多他觉得可信度不是100%的资料全都不用。裴松之将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写进了注里,并加了自己的是说明。比如这个材料来自哪哪哪,可信度如何如何,我个人看法是什么什么。所以裴松之的注是较为客观的,值得研究一下。
四、再下来可以看其他关于三国的史书。比如资治通鉴、魏书、曹瞒传、后汉书什么的。
五、接下来看百家观点。比如易中天品三国,周思渊讲三国等等。
有哪些写晋朝历史比较客观全面的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扩展资料:
《晋书》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的兴亡。
唐代以前,有关晋代的史料,没有一家令人满意的。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对各家史著逐一进行了批评。
撰写一部系统、完整、旨趣较高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他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任监修,组织编写《晋书》。
众人撰写《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
成书时间之所以较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晋书》由于有***做后盾,人力、物力、财力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保证,这些条件,是私人修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多种晋史著述可供参考。由于有蓝本作为依据,成书自然较为容易。
《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用***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
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万绳楠,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为陈寅恪的关门***。毕业后即弃笔从戎,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
关于本书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文明史中极为混乱的时期。如果从董卓入京算起,到隋朝统一共有391年,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和平之外,几乎全是战乱时期,期间建立的***和王朝加起来有数十个之多,一般人看这段历史很难弄清其中的脉络。但是这段历史又是不可忽略的,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存在,才催生出一个包容各种民族、各种信仰、各种阶级的全新的中华民族。本书从三国时期写起,一直到隋文帝统一天下结束,将这期间的各个关键历史***和这些***所反映出的问题本质都一一做了解答。
核心内容
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从表面上看是一部战乱史,本质上其实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在这近四百年间,士族由盛而衰,寒族登上历史舞台;***与胡人文化融合,互取精华;王朝仍以儒学为正统,却可以释、道兼容。正因为有了这近四百年的积累,中华民族才能够以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重新矗立于世,才会有隋唐盛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三国历史评价的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三国历史评价的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