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来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来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的来历和由来?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开天到二十一世纪之间的历史。
中国历史悠久,从***、女娲、后羿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00年。
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对外交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和两千多年的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古代,历史只称“史”。记载史的人称史官,当时的史官,除记录统治者办的事外,对于大文、地理、人事、灾祸也加以记录。可见,古代的“史”的范因比现在更为广泛。
“历史”这一名称出现于近代。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学堂里最初开设“史学”课,第二年即改名为“历史”。有人考证说“历史”是外来词,来自日文,因为日本人早称“史”为“历史”了。
姓氏“夏”的来历?
夏姓起源来源有三:
1、出自妫姓。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有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出自妫姓。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3、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夏姓分布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征舒传至4世孙夏区夫仕陈(今属河南)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今山东东部)为大夫。秦始皇时尤御医夏无且(大致出自陕西夏氏)。秦汉之际,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与北部等地)相夏说;安徽夏氏出自随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后裔。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还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夏姓南迁始于汉代,如西汉时有夏黄公,为鄞人(今浙江宁波市);东汉有夏方,为九江人(今属江西)。大举南迁则为魏晋之际,经过长期繁衍,使得夏姓的分布中心,移向了江南地区。唐宋以后,夏姓主要以江南广大地区为其繁衍地,广布于今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福建、和广东、广西等省,特别是以浙江的分布最为集中,使得夏姓最终成为了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来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来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