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第一名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第一名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朝前15名大将?
汉朝名将辈出!
汉初韩信、彭越、英布三杰!以及樊哙、周勃等!
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李广、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赵充国、程不识、冯奉世等等!
东汉有所谓云台二十八将:邓禹、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祭遵、景丹、盖延、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
还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伏波将军马援等等!
李广是如何成为汉代将军中第一知名人物的?
一、李广实力是的,这个要承认。但他的名声远远超过他的实力,同时期的将军们,如卫青、霍去病、周亚夫等,都比他厉害多了去了,更不要提汉代的开国将军们了,比他厉害的就更多了。
二、李广为什么知名度这么高呢?
是因为有历代文人的吹捧和宣传!积累到今天,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
有点类似末代君主的罪过,后人不断增加,积累到今天,越来越黑!
三、文人们为什么会吹捧和宣传李广呢?
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李广立传,记录了他很多故事,在修辞方面甚至艺术化处理,成为***故事。
四、司马迁为什么对李广这么好呢?
因为司马迁曾经在李广帐下效力,受过李广的恩惠;而且司马迁与李广的后人交好,自然会美化朋友的先祖了。
李广的孙子李陵跟汉武帝吹牛逼,说给他几千步兵就可以打败匈奴,结果战败头像,汉武帝大怒,要灭李陵全家,司马迁当朝为李陵辩驳开罪,被汉武帝问斩,后改为腐刑(汉武帝时期,死罪可以用腐刑或缴纳赎金来赎罪)。
总结:有实力,还要有宣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类似现代的营销,好的产品是基础,但还要注意宣传。
李广虽然不能封侯,但是他却是西汉抗击匈奴最知名的将领之一。李广的家族世代为将,他年轻的时候就成长于军旅之间,从汉文帝到汉景帝,再到汉武帝,用他自己的话说,自从汉朝与匈奴作战,每一战他几乎都参与了。跟卫青,霍去病相比,李广属于早期的抗击匈奴的将领,他的作战思想跟卫霍比起来比较保守,因为文帝景帝时期主要是防御策略。相比之下,卫青,霍去病的战术属于汉武帝的大胆进攻策略。在汉景帝时期,李广历任过边境七个郡的太守,与匈奴作战基本就是他的生活常态,因为他作战勇猛,精于骑射,因此他在匈奴人中的名声也特别响亮。李广在匈奴人中的名声是打出来的,所以司马迁评价李广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但是李广在作战中虽然勇猛,但是却很少能立大功。他的优点是自身的武艺高强和善待士卒,由于他对下属约束比较宽松,能够与士卒一起吃苦,所以士卒都愿意跟他,也愿意为他效死力。这也是他名声较好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士兵中间有着很好的名声,士兵民选最佳上司的话,李广应该会当选。他的缺点是不能着眼于大局,而且比较冒失,喜欢个人英雄主义。所以虽然参加了很多战役,但是总是没有立过大功,就像一个游击队一样,战斗成果有限,甚至多次迷路。李广生平最大憾事就是不能封侯,虽然在边境驻守多年,跟匈奴人也打出了名声,但是那个时期毕竟是防御为主。在景帝时期,李广离封侯最近的一次可能是平定七国之乱,李广在与吴楚联军的作战中夺取了叛军的军旗,立了大功,但是因为梁王赐予他将军印,所以景帝没有再封赏他。
漠北之战时李广想抓住这最后一次立功的机会,因为这时李广已经60多岁,而且漠北一战之后可能多年内都不会再有大战。匈奴的领地可以分为“漠南,漠北,河西”三个区域,这个时候漠南和河西已经在汉朝手中,匈奴人退到漠北,只是时常轻装到漠南来侵扰汉边。匈奴单于想要引诱汉军长途跋涉到漠北进行决战。汉武帝最终决定派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深入大漠,寻找单于主力进行决战。李广主动请缨,想作为前锋参战。汉武帝经不起李广的一再请求,所以分他为前将军,但是暗地里又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去打前锋,他年纪大了,作战又运气不佳。于是卫青就让前将军李广去东路,而让中将军公孙敖作为前锋。李广不服这样的安排,在没有跟卫青说明的情况下,赌气而走。最终李广因为没有向导而迷路,没有能够参与战斗的李广在事后又生气又惭愧,拔剑自刎。
李广是不是称得上汉代将军中的第一知名人物确实不太好说,不过李广确实是汉代将军中知名度特别高的一个人,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一是他所建立的功勋,但更多的还是来源于他的悲剧人生!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封侯倒是其次,可叹一代英雄最后竟然落得个含自尽而亡,许多中国古代的文人喜欢写悲剧英雄,这也使得李广之名广为人知!下面我们便来看看李广到底有着怎样的功绩,又经历了怎样的悲剧人生,最后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汉代将军中响当当的知名人物!
三朝元老飞将军——李广
李广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屡立战功,是当时汉朝响当当的人物!在汉文帝时期,因抵御匈奴有功,升为汉中郎,以骑士侍卫皇帝。《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过汉文帝对李广的赞誉:“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到汉景帝时期,李广曾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被封为上谷太守。后历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主要抵御北方匈奴的进犯,因李广勇猛多谋,匈奴皆畏之,不敢进犯。后世有诗曾这样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武帝时期,李广也多次参与到与匈奴的对战当中,因李广展现出的惊人骑射技术给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但在汉武帝这一时期,年迈的李广在与匈奴的对战当中并未取得很大的成绩,反而败绩更多,这也是他终难封侯的一个很大原因。
李广的悲剧人生
前期的李广无疑是辉煌的,但在汉武帝时期便逐渐变得黯然失色!因为此时的李广已经老迈,而且此时的汉朝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大将,就是我们熟知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完全被这两人给遮掩了,加之在汉武帝时期,李广在与匈奴的作战当中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反而还屡遭败绩,加之之前李广有过杀降的劣迹,更加不受汉武帝看好,以致在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封侯!而此时李广以前的许多部下都已封侯,可想而知,李广那时的内心是有多么的绝望!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年迈的李广誓死请求随军出征,汉武帝无奈终于任命他为前将军随军出征,也就在这次出征中,李广自觉无颜,拔剑自刎!怎么一回事呢?是因为在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后来卫青派人责问了李广迷失道路的情况,李广无言以对,愤愧***。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留下这样的记载,“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李广的家庭悲剧
李广出名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源于他的家庭悲剧,李广有三个儿子,但有两人先于李广而死,分别是长子李当,次子李椒!幼子李敢也没有一个好下场,因怀恨父亲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而汉武帝对此事并未深究。孙子李陵更是使得李家遭受了莫大的耻辱,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李陵家被族灭。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者皆用为耻。
因为李广既有功绩,又有着坎坷的经历,最后又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不免让人感到惋惜,而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也更加受到文人墨客以及后世帝王的青睐,李广之名出现于许多文学作品之中,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因此,李广在汉代将军中名声大噪!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第一名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第一名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