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原古城建设年代?
太原古城是坐落在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明清两朝时期,既有太原城府,又有太原县城,只不过行政级别不同罢了,但是具有隶属关系。据了解,当时的明太原县城内外共有大小寺庙、阁楼、祠堂50余处,据说在修复之前仍有许多祠堂保存完好,比如刘王祠、关王祠、洪侯祠、赵襄子祠等的存在,是对古晋阳历史文化传承有力的佐证。
后期当地***决定对太原古县城进行修复保护,使其浴火重生,焕发英姿。历经八年时间建设,斥资300亿元,终于重现600多年前明太原古城的辉煌,使游客清晰地领略到明太原时期县城的历史风貌,使原汁原味的太原古县城得以展现,也使2500多年的晋阳古城文脉得以传承。建成后的太原古城,仍然保持了我国汉代文化与传统地域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周边其它旅游产业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旅游带。
太原城建城有2500多年历史,但是中间有断裂,时间在北宋,晋剧赵匡胤三下河东,指的就是三次攻打太原。但是都没有打下来,最后在斧光烛影的历史悬案中被其弟赵光义杀死。是为宋太宗,太宗又一次攻打太原,终于取下,但是害怕太远出真龙天子,于是水漫,火烧晋阳城,千年古城夷为平地。但考虑到太原突出的战略地位。又命潘美主持新修太原城。这也就是现在太原城的原型。
史料记载,太原古城建于明代洪武9年,周长24华里。城楼及大部分城墙于1949年毁于战火,仅存拱极门基座及西侧城墙残段。这是太原市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一段明代古城墙。数百年间,拱极门从未更名。
太原王氏起源?
太原王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姬姓,因出自周朝王室,时人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
与大多数王姓士族一样,太原王氏将先祖追溯至周太子姬晋,然而学者认为其真正有史可考的始祖最多追溯至汉代,祁县王氏可追溯至东汉司徒王允,在魏晋以后不显,其后多为冒认,晋阳王氏可追溯至东汉王柔、王泽兄弟,魏晋时期十分显赫,东晋末年王慧龙一脉入魏,其后成为山东郡姓,北魏孝文帝时跻身“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唐朝时北魏太原王琼的后人位列七姓十家,共出宰相7人。
东晋末年,太原晋阳王氏王愉一脉被太尉刘裕灭门,年少的王慧龙因僧彬的保护而得以幸存,最终投靠北魏***,此时北魏的汉士族领袖是清河崔氏家族的崔浩,起初,崔浩的弟弟崔恬听说王慧龙是太原王氏的子嗣,就把女儿嫁给他,等到崔浩看见慧龙时说:“的确是王家的儿子啊。”太原王家世代是酒渣鼻,江东人谓之“齄王”,王慧龙的鼻子大,崔浩说:“这是真正的贵种啊。”并多次向众公卿称赞他的美。
为什么太原的古墓都在东山?
太原东山古墓遗址考古项目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经过相关专家历时三年的考古发掘,从发掘出的墓园结构、墓葬形制、2处墓园建筑基址、11处陪葬墓与出土器物等诸多墓园要素确认,太原东山古墓遗址是一处大型西汉墓园遗址。在悦龙台M6“甲”字形陪葬墓中,出土有琴、瑟、漆奁盒、简牍等各类重要文物66件(组)。
东山古墓遗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办店坡社区西。墓葬东依太原东山,西望汾河谷地,是一处大型墓园遗址。两座古墓为同茔异穴夫妇合葬墓,南北排列(北侧墓葬编号为M1,南侧墓葬编号为M2)。墓葬皆坐西朝东,“中”字形制,矩形墓室,有东西两条墓道,深度均接近20米。从2015年冬天开始至2018年底,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迎泽区文物旅游局组成了东山古墓考古队,历时三年多,揭露面积15000平方米,搞清了墓园原始地貌、文化层堆积以及墓园规制所涉及的范围、道路、建筑、陪葬墓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