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儒家的历史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朝儒家的历史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儒家思想的价值?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教化作为封建统治的***手段,呈现出同经济政策、选官制度和法律制度相融合的特征。这既对当时政治统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显露出其弊端,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
一方面,儒家思想教化对于有利于思想统一,对于封建王朝的内部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过于过于绝对的思想教化在发展中也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梏。
我们应清楚地认清西汉儒家思想教化的优劣性,在具体的方法路径上找到对我国当下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的有益启示,摒弃其内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历史局限。
一、西汉儒家思想教化的对象
西汉时期思想教化的对象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全体社会成员都是施教的对象,上至天子贵胄,中至各级官吏,下至黎民百姓,一律接受思想教化。
1.对统治者的教化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对统治者进行儒家的思想教化就成为大势所趋。
统治者贵为天子,他的一言一行是天下万民的榜样,关系到王朝的兴衰成败,统治者的示范作用亦是一种教化***。
由于西汉“孝治天下”,孝道教育就成为西汉统治者所接受的主要教育。首先,在皇帝的谥号上,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孝”是西汉皇帝一以贯之的谥号。
其次,对统治者的儒家思想教化在太子教育上已有初现。汉宣帝时,选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为太傅、少傅,以教授太子儒家思想。
西汉皇帝贵为天子,仍需要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一方面是一种道德自觉的行为,形成模范典范,上行下效,使统治权安享延续。
另一方面是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实施各项治国之策,颁布各项诏令时,能够自觉按照儒家思想进行。
在这一层面上,西汉的统治者也需要进行教化,这里更多的是儒家思想教育的意义。
2.对官吏的教化
儒家思想被定位一尊之后,各级官吏就应该以儒家思想理政一方,正确宣传儒家思想,传播儒家文化。同时,各级官吏自身也应是儒家思想在基层的代表人物,自觉服从中央。
士人阶层是西汉时期直接面向广大民众的基层官吏,对于他们的思想教化,西汉通过“养士”的方法予以解决。
而西汉设立太学的初衷就是“养天下士”,招揽为国效力的忠臣贤臣,太学中的博士***是各级官吏的候补人员,各级官吏在为官之前就已开始在太学中接受儒家思想教化。
在为官过程中,汉代的官吏也很好地接受了思想教化。西汉统治者为了谋求政治的稳定,以“孝”
儒家文化价值作为一种价值学说,不仅仅需要被一小部分的人接受,而且还要在社会生活当中普及,不断的发展变化,在社会生活普罗大众当中普及儒家价值文化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儒家价值观念的大众化,才能够找到一个合理的存在发展的理由,才能够在社会当中树立文化价值权威,让人们认同儒家的文化价值观念,让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在汉朝社会之上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内容,糅合了儒、法等多家学说的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能获得“独尊”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儒家的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儒家的历史意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