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2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2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朝时候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历史条件:
①汉朝大一统的局面形成和汉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②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同西域的关系,加强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③西域都护的建立是丝绸之路开通和畅通的保证;
④西汉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比较成熟。 意义:①促进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②使中国外交更活跃,范围也更大,中国外交开始走向世界。 ③加强了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中国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文明也开始融入中国。
汉朝是怎样建立的?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分为西汉、东汉2个时期,国祚422年。
汉朝填充地图
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自称中汉,又称后汉;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自称季汉,又称西蜀;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历史
炎汉开国
参见: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开创四百年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很简单,徐州的刘邦是大楚集团下属的大汉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淮阴的韩信原本在大楚集团搞后勤,一直不得提拔,郁郁不得志,于是到大汉公司应聘,总算一展心中所学,这期间,大楚集团领导包括大汉公司在内的公司打败了商界曾垄断整个市场的大秦集团,自己成了垄断市场的大佬,但刘邦表现太突出了,直接威胁到项羽的地位,于是把刘邦贬到穷山恶水的蜀地,刘邦在蜀地休养生息,带领大汉公司从陈仓出发,与大楚集团争夺霸主地位,其中韩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大齐分公司的总经理,等他助刘邦夺得天下,和其他几个分公司的总经理一样,又成为了刘邦的威胁,于是,刘邦夫妻同心协力,把这些个威胁一个个铲除。
真实情况有些不太一样。韩信最先投靠的项羽,因为不被重用,才去投靠刘邦,这时秦国已经灭亡了,韩信主要是在楚汉相争时建立的功勋。
一,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陈胜起义后,刘邦也杀沛令起义,是独立的势力。后来雍齿背叛刘邦,刘邦多次攻打雍齿都没能打下。就去投靠项梁,借来项梁的兵马来攻打雍齿。从这时起,刘邦开始跟随项梁。
项梁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实际上是自己的傀儡,刘邦等人都在项梁的领导之下。这时,项羽作为项梁的侄子,已经多有战功,经常和刘邦一起攻城略地,两人在楚军中的位置不相上下,但楚军实际上是项家军,项羽处于核心,刘邦处于从属。
等到项梁战死,楚王想要摆脱项氏控制,于是提高吕臣,刘邦的地位,并且拜宋义为上将军,让项羽做次将,去攻打秦军,估计这场仗下来,楚王便能够实际的控制军队了。不过关键时刻,项羽击杀宋义,夺回了楚军的控制权。楚王只有借助刘邦来平衡项羽的势力,刘邦在军队上仍然受项羽节制,但在朝廷上已经可以和项羽分庭抗礼了。
等到刘邦先入关,项羽才感到了刘邦的威胁。但项羽妇人之仁,刘邦也感到难于项羽抗衡,两人并未撕破脸。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封刘邦为汉王,远离故土,刘邦手下大多逃离,迫使刘邦不得不有所行动。等到田荣,彭越,陈余等因分封不公,起兵反叛,刘邦也乘机领兵向东,楚汉之争由此开始。
二,项羽的三个缺点,刘邦的三个优点
项羽年轻时学儒家经典,不成,学剑,又不成。项梁很生气,项羽就说:学书,会写姓名就够了,学剑只能敌一人,没什么意思。要学就学能敌万人的学问。项梁听后很高兴,就教他兵法,但他大概知道意思后,又不肯深入研究。
项羽的性格色彩十分浓厚,他不畏强敌,敢于冒险,但作为领导,他有三个致命的缺点:
1.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虽然身边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但他都不会利用。
2.不善驭人,不敢放权。史书记载他要授一个人官职,但把官印在手中拿了又拿,犹豫不肯给。
3.缺乏忍耐心理,冲动行事。
这三点导致他很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遇事只能依靠自己。楚汉相争中,他一直扮演救火员的角色,哪里危险去哪里,到最后连一块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了。
刘邦贪财好色,好押辱他人,但他有几个明显的优点:
1.从谏如流,发现自己的错误立即改正。正确的意见在他那里总能得到实施。
2.善于驭人,敢于放权,有功必赏,人才在他那里工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遇事忍耐坚持,谋而后动。
这三点让他得到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在前线征战的时候,后方一直都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而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身边也总有人挺身而出,化险为夷。
所以,楚汉之争中,越往后刘邦的局面越有利,而项羽则越来越捉襟见肘,最后***而死。
三,韩信的选择
韩信先投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即近卫侍从官,应该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项羽刚愎自用,韩信多次提出建议,都没能***纳。项羽分封诸王,韩信仍然默默无闻,便在此时投了汉王。
到刘邦处后,做了个很小的粮官,后来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他,刘邦也只让他做治粟都尉,韩信见不被重用,准备另投他处,因为萧何前去追赶,刘邦才开始重视他,拜他为大将,他的才华终于得以显露。
可见,韩信是一个有着执着信念的人,他很了解自己的才干,不愿意委屈混日子。他并不介意自己的领导是项羽还是刘邦,能让他才能充分发挥的那个人,才是他的最终领导。
四,汉朝是如何建立的?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而在这之前韩信已经破赵国,降燕国,灭齐国,梁地的彭越,淮南的黥布都已归附汉王,因此天下大定。诸侯共推刘邦为皇帝,于是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故韩王信为韩王,故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原先项羽分封的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都继续做王,汉朝由此建立。
刘邦建立的汉朝和项羽灭秦后进行分封的大楚,其实是同一个性质的,都不是郡县制国家,而是松散的诸侯国联盟。只不过,项羽分封时,楚怀王尚在,所以项羽自封为霸王,霸者,伯也,就是最大的王。而刘邦分封时,楚怀王已死,就当了皇帝。
分封制度,在未分封前,可以鼓励将士,建功立业。但分封诸王,无疑是给皇权树立了威胁,不论是项羽,还是刘邦,在分封之后,都面临着诸侯反叛。这点上,刘邦并没有比项羽先进多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2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200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