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研究夏朝历史依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研究夏朝历史依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夏朝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夏朝具备4个国家基本特征。
1.有了最高统治者,建立了世袭制。
2.阶级产生,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3.有了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国家与旧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一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夏王朝的领土不再按血缘关系组合,而是按照地区来划分的,“芒芒禹迹,画为***”,“***”就是地域概念。夏朝的公共权力设置已初具规模,官吏、军队、刑罚等公共权力的设置,说明夏朝已从部落联盟组织转化为国家。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
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古代夏朝的都城在哪里,有什么依据?
夏朝的都城有阳城、阳翟、斟鄩(zhēn xún)、商丘、纶城等。
夏禹始建都于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都斟鄩。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
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考古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斟鄩。
扩展资料:
中国古都学会日前认定河南开封市曾经是夏朝的都城,使这座有着“七朝都会”之称的古城荣升“八朝古都”,而其最早建城的时间也被大大提前。
中国古都学会的研究成果显示,公元前21世纪左右,夏朝的第七位王杼将都城迁至老丘,定都200余年,而老丘经考证为今开封市区东20余公里的国都里村一带。
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夏朝真实存在的依据是什么?
夏商周断代工程太像一场闹剧,当时大约是95年-00年左右,我还上小学,初中,经常在电视上播出,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后来多次被国内外严谨学者质疑,后来就几乎销声匿迹了……甚至到现在历史书上都没有***用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鉴定的种种历史数据……
而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又是否算是一个奴隶制王朝而不是原始部落,至今都没有确定的证据,自然确定夏朝存在的依据也靠不住了,世界上公认中国第一个王朝是商朝,原本商朝也是不被世界承认的,但是后来挖掘除了殷墟,挖出了很多商朝存在的确定性证据……
古代人印证夏朝存在多是传说,比如,夏朝大约是400多年,商场大约是500多年,那个时代文字尚且非常缺乏,历史只能口口相传,一千年的历史只能靠臆想……后代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学说随意添补附会,创造,用的人多了,自然就成历史了……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时代,纷纷杜撰上古人物事迹……
离夏朝已经过去两千年的司马迁,写史记,如果仔细看,《夏本纪》和《商本纪》,内容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启建国,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最后都是有个乱世妖姬出来……很难想象是否是那时候人物共同虚构的历史……
上古时代,黄河水乱贫乏,治理黄河的首领人物应该不止一个,慢慢的就演化成了大禹的传说,另外,三皇五帝,燧人氏,神农氏,女娲氏,伏羲氏,蚩尤,尧舜禹汤等等,都应该是不同上古时代的神化传说,有其原型,而人物大部分都是半人半神的感觉……
何况中国直到西周时代,生产力仍然十分落后,缺乏铁器,那时候的生活都是***杂居,遍地都是森林,一个周王朝的实际管辖范围不过是几个城池,和城池附近的农田而已,周朝自己统治范围内都居住着大量的如犬戎、诸狄等游牧民族,可以说,这样的朝代国家几乎和大型部落无异,而周朝尚且如此,如果比周朝还早一千年的夏朝能够建立家天下的王朝真的很可疑……
但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文化确实有庞大的宫殿群,出土的有陶器,青铜器,贝壳等物,有贫富阶级分化,更像是一个国家体制,而不是部落,如此庞大的二里头宫殿遗址,位置也和历史中记载的夏朝相符,很多人认为这是夏朝首都遗址,包括夏商周断代工程也认为是夏朝遗址,但是实际上二里头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商都,后来逐渐有了夏都说,现在仍然有非常大的争议……
而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是根据“二里头”遗址的范围(河南全境,以及河北,山西等地)认为是夏朝遗址,但是问题就在这里,因为二里头遗址也在商朝范围内,如何证明二里头是夏朝遗址而非商朝遗址呢?
殷墟里大量的文字描述商王朝,却没有只言片语证明夏朝的存在,如果庞大的夏王朝存在,那么殷墟文字中往往一定有庞大的记载……
或者在商人眼里,也可能夏朝就是有着几百几千人的游牧部落而已,这样的部落太多,所以不值得记下?而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商朝曾经的一个首都?毕竟商朝经常迁都……
回到夏商周断代工程上讲,很多年份,都是整数,这点非常不科学,比如认定:“夏朝的建立是公元前2070年,商朝的建立是公元前1600年,周朝的建立是公元前1300年……”也许内部有很多争议,所以最后取个整数……
而且夏商周断代工程很多都是靠后世的文章记栽,比如《尚书》《竹书纪年》等等,而现在从殷墟,或者二里头文化里,尚没有文字能够证明夏朝存在……
夏朝最早存在的文献是《尚书》,这已经到了西周时代了,而按史书记载,这时候离夏王朝的灭亡,也将近有600年了,这种情况下就非常怀疑了……
实际上,夏商周断代工程,一直没有给夏朝存在提供过稳定证据……
而科学最重视证据,疑证从无,如果没有比较严谨的证据,夏朝是否以国家的姿态的存在还真是一个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究夏朝历史依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究夏朝历史依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