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考历史汉朝选择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2、中国历史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 3、关于汉武帝的大一统习题
- 4、2015年全国一卷第25题,为什么母族亲属关系在汉代受到重视。历史学霸帮帮...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被称为“外朝”。
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从汉朝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逐渐加强。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和邦国共存的局面,而后又实行推恩令,使各个邦国实力削弱,地方实力逐渐弱于中央,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加强。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君权不断加强最终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废除 目的: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权;②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③有时也是为了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说教材 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中国历史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历史知识问答题及答案大全一 请依次说出下列地名现今的名字:扎伊尔、哥尼斯堡。
答案:B 解析:箕踞是一种倨傲无礼的姿势。 1答案:B 解析:“齐宣王”错,应为“齐桓公”。
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选择题 唐太宗的政绩中,最受后人称道的是()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革新政治、完善制度C.轻摇薄赋、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力倡节约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关于汉武帝的大一统习题
1、儒家代表人物___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用了这个主张,在全国推行“___”的政策。
2、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第二步,A项:汉武帝时,***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A项正确。B项:汉武帝时,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3、推行儒家思想,汉武帝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社会的主流地位,使得中国社会更加注重道德、礼仪和文化传统。这一影响延续至今,使得中国社会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特性。汉武帝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更加强大和稳定。
4、人事: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5、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政治方面:(1)改革官职,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2)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与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僚的控制。(3)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6、首先这道题是关于汉武帝大一统时的政治。第一个问题是答案:存在诸侯国势力强大,应劝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推恩令为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015年全国一卷第25题,为什么母族亲属关系在汉代受到重视。历史学霸帮帮...
1、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
2、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大肆分封同姓诸侯国,结果导致地方势力坐大,原本是想让同姓的兄弟来维护***的,结果他们却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如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所以重用母系亲族,目的应该是为了牵制同姓诸侯的势力。
3、约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1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 战胜桀,建立商朝。
4、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___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___石器时代。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传说中的___和___。
5、A.大宗 B. 小宗 C.关系是相对的 D.不确定7“***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6、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关于高考历史汉朝选择题和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