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历史上的隋朝县令,以及隋朝县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隋朝开皇六年,586年,长安县令是谁

1、隋朝开皇六年,长安县功曹(县府人事主任)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靖,从九品。

历史上的隋朝县令-隋朝县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是北魏度支尚书李琰之的曾孙,北魏南岐州刺史李纲的孙子,隋朝朔州总管、武阳郡公李充节的儿子。李大亮本人于公元586年(开皇六年)出生,他从小就具有文武才略。隋朝末年,李大亮在庞玉的行营任兵曹。

3、隋文帝赐杨爽真食梁安县千户。开皇六年(586),复为元帅,率步骑15万出合川,突厥遁逃,返回。开皇七年病卒,时年25岁。

历史上的隋朝县令-隋朝县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蒋国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大业年间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委其镇守长安。

5、开皇六年(586年),隋文帝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后来隋文帝商量将杨丽华改嫁,杨丽华坚决不同意,于是此事作罢。 大业五年(609年),杨丽华跟随弟弟隋炀帝杨广巡幸张掖时,在河西去世,时年四十九。

历史上的隋朝县令-隋朝县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居于郡公、县公之上。封爵亦传至越南。北周以前,有封国的公爵(包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禅代前权臣所封的公爵等)都可称“国公”,但此时“国公”并不是一种爵位。例如:东汉魏公曹操、东晋康乐县公谢灵运。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制定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是出自高考历史考点专项教学案考点14中的一道选择题,其中选项有:三省六部制,分封制,行省制度,六部制,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得知,本题答案为三省六部制。

隋唐在中央实行的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对中书省起草的政令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过关,门下省就不签署,政令需要返回去重新拟定。

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度。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 。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创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尚书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具体执行。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三省六部间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程序既定,既分工合作有互相监督牵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因此,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直到唐朝后期才逐渐瓦解、废除。隋朝作为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具有了明显的大一统特征。隋朝的制度,是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大总结,为后世确立一套行之可效、稳定成熟的政治体系,影响深远。

隋朝有哪些地方上的官职?

1、岐州副监,诸小冶监,盐州牧监丞,诸大冶监丞,诸缘边交市副监,诸郡正、功曹,京兆郡主簿,诸州西曹书佐、祭酒从事,雍州部郡从事,公国常侍,王、二王后国侍郎,公主家令,诸州胡二百户已上萨保,为视正九品。

2、尚书省主持日常政务,长官为尚书令一人,正二品,但一般不授人,有防一代、只有杨帝时杨素以诩戴之功,进位尚书令,故尚书***官实际上是左右仆射,从二品。

3、隋初地方制还是州、郡、县***,据《隋书·地理志》载,杨坚即位时,有州201个,郡508个,县1,124个。州、郡、县均分为上上至下下九等。

4、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

5、隋朝官职: 三师、王、三公,为正一品。上柱国、郡王、国公、开国郡县公,为从一品。 柱国、太子三师、特进、尚书令、左右光禄大夫、开国侯,为正二品。 上大将军、尚书左右仆射、雍州牧、金紫光禄大夫,为从二品。

6、隋朝 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 2人;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下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

历史上的隋朝县令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隋朝县衙、历史上的隋朝县令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